Office中国论坛/Access中国论坛
标题:
胡才勇:开源,架起理想和现实之间的桥梁
[打印本页]
作者:
大漠孤雁
时间:
2008-12-8 16:13
标题:
胡才勇:开源,架起理想和现实之间的桥梁
——兼论对开源的再思考
《商业周刊》日前发表了开源实验室前CEO斯图亚特·科恩(Stuart Cohen)的一篇分析文章。文章称,传统的开源商业模式已经崩溃,开源已经不再是目的,而只是一种实现目的的手段。软件厂商需要协作,实现共赢。
这个观点无疑是非常正确的,只是太正确了,以至于大家只能够赞同,如果我们只认“传统”的开源企业,那么传统的开源商业模式早已经崩溃。而事实上,我认为不会有任何一个软件企业会把开源当做目的。开源是软件厂商间,软件发烧友,软件爱好者与软件用户之间最好的一种协作平台。
开源软件(Open Source)、自由软件(Free Software)都有着美好的理念和理想的支撑,是利他主义的一种结晶。但在现实中,最大的开源贡献来自于企业,最大的参与群体是你我他这些普通的人。所以在利他主义的光环下,仍有着切实的利己主义的需求。
一、开源当然只是一种手段
在此以前,看过Scott McNealy所谈过的关于开源的五个关键好处:
“前两个就是市场准入的低门槛和退市的低障碍……
此外其他的好处,对具体开发者来说,开源的技术也是相对免费的。开玩笑的说,技术开发者们不会支付任何费用,我们也不妨提供给他们免费的开发工具。”
McNealy所说的技术与市场准入门槛低,以及开源技术是相对免费的,这可能是众多企业加入开源阵营的一个主要因素。但如果我们对这个因素没有清醒的认识,误以为只要拥有了源代码就拥有了核心技术,拥有了源代码就有了长期发展的动力,就使得人人具备了拥有具备基于开源软件进行开发的能力,这对一个企业而讲是非常危险的。笔者在99年参与发起红旗Linux的过程中,就不断有人来说:我一个人两天就能出一个Linux操作系统。如果改个名字,就是一个新产品,这样注定是要失败的。正如2004年政府采购时,曾出现过多达六个基于OpenOffice的办公套件,而如今仍在发展的却只剩下两家。
换言之,准入门槛低,不意味着发展容易;拥有源代码更不等同于拥有了核心技术。而我们红旗2000全面参与到开源社区的一个感悟是,采用开源技术,至少有三个境界:
第一个层次,入门级,是拥有源代码;这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所以做到这一点只是因为开源软件给了你一个高起点。
第二个境界,拥有核心技术;我们红旗2000在OpenOffice领域研究了八年,如今可以说初步掌握了OpenOffice的核心技术。我加“初步”两个字的含义是:对自己关注的核心技术已掌握,对要解决的问题能快速响应。而且真正具备了这些能力是在2006年我们全面参与到社区,并进行大规模的开源回馈后取得的。
第三个境界,掌握开源社区的开发机制和开发平台。这里包括一套复杂的软、硬件结合的开发工具和平台;多版本管理平台如开源主线版本和分支版本的管理技术和平台;在开源环境下确保版本质量的自动构建和自动测试环境的建设以及分支版本的代码管理和冲突控制;大用户量下用户的代码提交、管理、编译和测试等的调度和集群控制。
第三个境界才是实质性的开源系统工程,目前只有大型的国际开源社区才具备一套体系成熟机制,我们有幸已掌握了皮毛。
所以当一些开源企业轰轰烈烈起来,然后很快销声匿迹时,你不要奇怪,可能有人连最起码的拥有源代码不等于拥有核心技术都还没有搞明白就牺牲了。
开源是很好的工具,但需要认真的投入和参与才能很好的掌握;开源对企业而言永远是一种手段,只有少数的开源领袖或者真正的理想主义者才把开源当做是贡献人类的目的。我们要感谢那些少数人,是他们打开了开源的大门,但对于开源企业而言,开源是架起理想和现实之间的桥梁。
二、开源没有成功的企业?看看Google
如果开源的商业模式还是停留在把一个开源软件产品化,然后出售,或者进行技术服务,你当然发现不了大规模盈利的企业。可是当一个企业大量采用开源技术,并把这些技术整合出用户非常需要的应用是,他就能取得巨大的成功。Google就是一个基于开源软件取得巨大成功的商业典范。
有人曾戏言,如果没有开源软件,可能Google用于提供服务的服务器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的许可费就会把Google压垮;更不用说还能拥有持续改善服务独立发展的能力。
说google是开源企业,许多人会不同意,因为它的直接开源贡献似乎不大。这就很有意思了,许多时候,我们在谈开源企业时,把开源企业的开源贡献视为第一位,或者他是否是唯一在做开源软件;却把那些利用或者采用,甚至基于开源提供服务的企业排除在开源企业的行列。要这么看,这个行业里似乎就是RedHat、Novell、SUN;而这些企业的日子相比而言,似乎都不好过。
但是那些真正明白开源只是手段,并把它发挥到极致的企业,他们就有了成功的捷径。在我的眼里,Google就是一个开源企业,国内的百度呢?他没有采用开源技术吗?甚至于中兴、华为等他们也都在大量采用开源技术。
以前微软忌讳谈开源,现在微软也在直接参与到开源中来,而事实上微软采用开源技术的历史更为悠久。
所以,我们不要轻易的认为开源的商业模式已走入末路,这个命题首先自己给开源限制了发展的道路,所以走不通。在开源领域,在我眼里我们至少有了许多成功的路:
1、像Google,采用开源软件,提供服务,而Google也正从提供搜索服务开始逐渐扩展了服务领域;
2、像RedHat,提供附加服务;
3、像微软,大量采用开源技术,提供商业软件;但要做到微软的地步,我们已很难;
4、像嵌入式领域的企业,大量采用开源技术为自己的产品提供附加价值;
Google为开源软件的发展提供了全新的思路,为服务领域的拓展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这是以开源软件为基石的空间。如果我们仍然把开源企业定义为“传统”的开源企业,那么“传统的开源商业模式已经崩溃”的论断自然也是成立。只是我相信现在的开源企业大部分已不会把自己按照那种“传统”来处理了。
三、开源社区是很好的协作平台
开源是很好的协作平台,从表现上看是众多的参与者与有序的产品开发之间的协作平台。
我们的感悟是,因为社区成熟的开发机制和开发平台确保了参与到开源社区的人不是乌合之众。所以开源软件就具备了Mcnealy所说的另两个好处:
“另外一个好处就是互操作性。很多数据中心都是由各个“最佳部分”组建的,但是让人头疼的就是各个部分如何一起运行工作。开源确保了各个部分使用了共同的语言,从而减少互操作性带来的不便之处。
开源还使得大家更好地从事研发工作。通过开源,大家可以更好地利用社区来推动开源技术的发展。毕竟,集众人之智慧,解决一个技术难题,比一个人冥思苦想要好得多。”
如果真正明白这一点,开源企业就应该毫不犹豫的参与到开源社区中。我们开始掌握的第三个境界:掌握开源社区的开发机制和开发平台,也不是自由王国,但却能给中国开源企业界带来实质性开发实力,开发能力,管理水平的本质性的提升。使我们具备了影响OpenOffice发展的能力,在最高层面和社区展开对话。
我的看法是国产软件应该基于开源软件来发展,因为开源软件是一个高起点,是非常优秀的发展基础软件的“工具”,我们要珍惜,更不要犹豫,也无需回头,因为“传统的开源商业模式早已经崩溃”,而不是现在。我们基于开源软件发展基础软件也不是把开源当做目的,而是把OpenOffice及其社区作为我们发展的一个高平台。
我们现在提出的一个大思路是采用IT应用服务的模式来推广开源基础软件,这是一个新思路,也会是大市场。
欢迎光临 Office中国论坛/Access中国论坛 (http://www.office-cn.net/)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