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王安石奉旨到边远的地方巡察,住在驿馆,看到一间住房,书桌上铺了一张素笺写了两句诗:“明月当空叫,黄犬卧花心”。心想,可笑,可笑,“明月”怎么会叫,“黄犬”岂能卧于花心,必然是少年学子乱弹琴。于是,进屋把这两句改成“明月当空照,黄犬卧花荫”。自以为改得好,既用了原韵又切合实际,同时诗味又比较浓。
后来,偶然同当地的一位老秀才谈起这件事。老秀才捻须笑笑说:“大人有所不知,在我们这一带,有种小鸟叫明月鸟,常在夜晚鸣叫;又有一种小虫,色黄,形体依稀若犬,民众习惯称它叫黄犬虫,夜晚喜欢蜷息在花心里。”说得安石面红耳赤。心想世界之大,真是无奇不有,知识若浩瀚之海洋,穷毕生之精力,亦不过汲得其中的一瓢饮耳。自己毕竟年轻,不懂之事尚多。通过这一教训,王安石更勤奋好学,虚怀若谷,再不轻易评点别人的诗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