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Access中国

Office中国论坛/Access中国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查看: 2506|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ERP] ERP厂商未来战略—走向中小企业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2-11-20 16:4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ERP作为一个热门话题,忽冷忽热好几年。SAP和ORACLE等ERP公司的巨大成功让众多的IT人心跳,ERP软件在"世界五百强"的成功应用也让众多的企业浮想联翩,人们期待着ERP在中国能够开花结果。ERP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思想已经获得了广泛地认同,但是在实践中,一方面,应用ERP需要巨大的资金成本、人力投入和管理改造,使中小企业望而却步;另一方面,很多ERP项目失败的案例常常付诸报端,甚至有人认为中国80%的ERP案例都没有获得成功。
  为什么ERP在中国会遭遇"滑铁泸"?难道是ERP不适合中国国情吗?ERP的明天将何去何从?在快速推进我国传统产业信息化改造的新世纪,这些现象非常值得我们去认真思考。
  众所周知,ERP的根本目的是最有效地配置企业资源,使企业的效益最佳化,这与企业的经营目标不谋而合。随着市场化、全球化、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全面推进,企业要最大限度地提高竞争能力,ERP的管理思想正是中国企业所需要的有力武器。这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在应用层面,ERP严重依赖三个基本要素,即ERP用户、实施服务和软件产品,任何一个ERP案例成功的背后,都来自这三者之间的良性发展和互相促进。任何一个失败的ERP案例,所有的问题也都源自这三大要素。
  一般来说,中小企业的管理水平普遍不高,但是,目前市场上流行的企业管理软件大多数是针对大企业设计的,价格高、管理模式也未必适用,因此,信息技术在中小企业的推广普及进程相对缓慢,中小企业对信息技术的利用水平也普遍较低。对于企业来说,资金、人员和管理都是应用ERP的制约因素,因为ERP软件的复杂程度、昂贵的实施费用和自身的管理现状是难以逾越的障碍,对于中小企业尤为如此。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可以避免管理层次繁多、决策慢的"大企业病",保持特有的敏捷状态,这是中小企业相对大企业而言的比较优势。但营销渠道少,市场信息慢,生产和管理缺少规范等却是中小企业缺乏竞争力的致命弱点。通过灵活的机制、贴近市场的产品技术研发,以及企业信息化、电子商务、知识产权应用和保护,中小企业可以用较低的成本享用技术创新、现代信息服务和现代物流服务,信息技术的运用和企业信息化使中小企业第一次有机会,也有可能与大企业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开始竞争。
  信息是当代社会最活跃的生产力,软件是企业获得信息最重要手段,因此ERP软件应有利于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于面临经济和市场全球化的中国传统企业来说,必须充分认识企业信息化是一种极为特殊的、革命性的力量,它会牵涉到企业经营和管理的各个层面。ERP的最终目的是为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服务,因此,ERP产品要在设计上取得突破,就必须紧扣企业的经营目标和管理流程。
  从管理的角度来看,企业管理已经从职能管理转向流程管理,对于逐步走向开放和规范市场的广大中小企业来说更是如此。企业流程不仅是一个概念,它已经成为一种知识。在软件设计时,应该把那些可以规范化、知识化的要素(如企业流程、商业逻辑、管理信息和界面语言等)从编程语言中剥离出来,存放在数据库中。这就大大减少了软件对开发工具的依赖,从而使软件的稳定性和可扩展性大大提高。
  宇泰首创的BKD(Business flow Knowledge Database)企业流程知识库系统的设计理念,以企业的管理需求为导向,以企业流程改造(BPR)为辅助手段,充分利用数据库技术,以最小的代价和风险,使企业对核心业务和主导流程的管理实现了信息化和自动化。
  通过企业流程的信息化,可以加强企业的基础管理,改造和优化企业的业务流程,加强内部控制,降低管理成本和经营风险。通过合理规划的数据库体系,可以获得足够的经营信息和管理数据,从而充分地挖掘和利用信息资源。BKD将重塑企业的管理机制,更有力地整合企业资源,提高企业的QR(快速反应)能力。
  目前,企业流程知识化正在成为一种趋势,它是对流程管理思想的进一步发展。对于ERP领域来说,BKD理念是一次观念上的突破,更是一种技术上的革新。而采用BKD理念开发生产的软件产品将使企业信息化的成本大大降低,它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克服资金、人才和管理等因素的约束。更重要的是通过信息化的实施,可以帮助中小企业更快地走向规范化、制度化。
  对于中小企业信息化项目的实施来说,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做好认真仔细的需求分析,首先要明确的是:企业是否具备上ERP的条件?企业在资金、人才和管理方面有多少困难?企业应该在什么时机上ERP?等等。企业信息化应该遵循在企业经营目标的原则下,先做战略性的数据规划;再根据企业的核心业务和主导流程,建立主题数据库;然后在此基础上,再开发出具体的业务处理系统。
  针对中小企业市场的ERP软件应该在功能、性能、易用性、灵活性和可扩展性等方面作更大幅度的改进,从而降低实施成本,帮助企业克服资金、人员和管理等方面的制约,并在设计理念上寻求突破,把ERP的门槛降下来,贴近本地企业的实际需要。只有这样,ERP的明天才能走向中小企业,才会普及。近来我们已经可喜地看到,包括SAP在内的ERP巨头也把关注的目光转向了国内的中小企业群体。
  可以预见,ERP的明天将不再是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订阅订阅
2#
 楼主| 发表于 2002-11-20 16:50:00 | 只看该作者
第三届“ERP在中国”研讨会:ERP走向理性  

  
  
  10月29日至31日,上海,连日阴雨,但在光大国际酒店举行的第三届“ERP在中国”研讨会却有着完全不同的气氛,来自全国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100多位与会人士就中小企业的信息化问题展开了积极的讨论,各方声音的汇集和不同观点的交锋使得整个研讨会始终在一种浓烈而积极的气氛中进行。
  
  在会议中,有个别与会代表提出了质疑,他们认为,2001年举办的第二届“ERP在中国”共有600多人参加,而今年的第三届只有100多人,声势和规模都小多了,之所以会产生这种落差,是因为本届研讨会所定的主题——“开创新世纪中小企业信息化之路”。他们觉得,一听说“中小企业”,那些大的信息化服务商就不会有多大兴趣,而很多大的企业用户也自然不会来参加,所以导致与会人数与去年不可同日而语。
  
  如果单从举办方商业运作效果的角度来考虑,这种观点或许并不错,甚至还有几分道理。但是,根据此次会议的主题和参会人员规模,笔者认为,ERP正在逐步得到深化,并走向理性。
  
  我国约有900万家中小企业,占国家企业总量的90%,中小企业创造了国民经济生产总值的60%,由此可见,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来讲,中小企业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如果没有广大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那么我国企业信息化的总体水平很难说会有根本性的改善。只有深入到广大的中小企业,ERP的应用才算是得到了真正的深化。而此次“ERP在中国”研讨会以中小企业信息化为主题,可谓正逢其时。
  
  另外,从参会人员的规模及用户反应来看,笔者认为,ERP在走向深入的同时,也趋于理性。本次与会代表都是在上缴了一定的参会费之后才能来参加研讨会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明,大家不是来看热闹的,而是带着需求,带着困惑,带着解决问题的希望前来参加研讨会的,也就是说,大家前来参加会议有一个明确的目的,这便是一种理性的行为。
  
  这一点也可以由用户们参与研讨会时的积极态度和他们所提出的困惑得到明证。在主题演讲结束之后举行的圆桌讨论会上,用户们纷纷表达了他们各自的企业在信息化过程中所遇到的困惑。有用户代表说,我们才刚有一个信息化的意向,很快就有10多家软件厂商前来接洽,而且都说自己的软件是如何如何好,这让我们无所适从,我们到底应该如何选型?还有用户代表问,如果项目实施未能成功,应该由谁来承担责任?难道只能由用户一方承受巨额损失?用户们提出的这些问题甚至让与会的一些信息化服务商代表也不太好回答。
  
  由此可见,在经历了ERP概念的引入和炒作之后,用户们对ERP的态度正在趋于理性。对于我国ERP市场的未来发展而言,这无疑是一个福音。(张树冠)       
  
                                 —— 网络世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站长邮箱|小黑屋|手机版|Office中国/Access中国 ( 粤ICP备10043721号-1 )  

GMT+8, 2025-2-22 02:09 , Processed in 0.090569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