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经理世界:微软“统战” 应付Linux进攻
史蒂夫·鲍尔默似乎从不会“好好说话”,哪怕是长达三个小时的演讲,他也总是在不停地挥舞着拳头激动地吼叫,让人很担心他的声带会不会再次断裂——1991年,在一次销售会上,鲍尔默在喊“视窗!视窗!视窗!”的时候就撕破了声带,不得不进行手术。
但是这位健壮高大的微软二号人物、现任CEO的演讲无疑很受欢迎。6月6日,美国奥兰多,当鲍尔默紧握着拳头健步走上微软技术教育大会(英文简称Tech ED)的讲台时,全场12000名来自世界各地的IT业精英爆发出了热烈的掌声:令人期待的鲍尔默的表演时刻到了。
“我想,现在是进入 IT 行业最佳、最令人激动、最有价值的时刻。在座的各位一定觉得其他的职业选择都不如进入信息技术行业来得更好。我能向你保证,在今后的 10 年内,创新和变化的速度以及我们对整个世界的影响都会比过去 10 年来得更快、更强。”毫无疑问,没有比这样的开场白更让台下的IT从业者感到舒服的了。
参加这次微软技术教育大会可不容易。参会者需要付出1700美元到2000美元不等(根据报名注册的先后)的代价,而且“门票”非常紧俏,在会议开始前的8周,就已经全部售光了。
鲍尔默的主题演讲当然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对于技术人员来说,最吸引人的还是那400多场各类技术讲座,这让来自全球各地的IT从业者趋之若骛。“微软会在大会期间向合作伙伴传递一些重要信息和技术知识,让我们能够分享来自于微软和其他同行的经验,从而促进我们的产品在行业中的应用,这就是我们为什么会花费2000美元来购买Tech ED门票的原因。”微软的一位合作伙伴表示。今年参加Tech ED展示的合作伙伴数目创造了历史新高,共有267家合作伙伴参展。而参会的12000人中,9000人是通过合作伙伴邀请来的。
这样的参会规模和微软在IT业的地位,使举办了13届的Tech ED成为全球最有影响力的技术盛会之一。
虽然说参会费不菲,但是微软认为自己并不赚钱。“和微软的付出相比,这点钱是微不足道的,看看会上随处可及的丰盛的食品、水果、饮料,我们的周到服务,你就可窥见一斑,更别说培训的素材、资料都是微软员工花费数千小时整理出来的。”这次会议的负责人、微软市场战略部市场经理Gerry Berton说。
营造IT生态系统——更确切说是微软生态系统,才是微软Tech ED的真义。
“合作分享商业成功”——这些年,微软一直在加强对合作伙伴的扶持。2004财年,微软合作伙伴项目(Microsoft Partner Program)正式发布,微软将“现有的合作伙伴计划统一起来”,致力于“帮助合作伙伴发现商业契机、增强技术实力、提升服务品质,以更好地服务于他们的客户”。目前,该项目已经涵盖了全球36500多家微软合作伙伴。同样在2004财年,微软总计投资了15亿美元,用于对合作伙伴的培训支持及其他资源支持,而未来,这一投入还将继续增长。
在中国,微软在2003、2004两年间和中软、创智、神州数码和浪潮建立了全球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这四家合作伙伴都有一定的软件开发实力,而且都是做应用软件的,对于做企业级平台软件的微软有很好的互补。而且,他们手中都有一大批微软迫切需要的国内企业级客户名单。如今,微软在中国企业市场的布局已经初步完成,而且已经与合作伙伴联手签下了一些大单。但微软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陈永正认为在中国还需要努力。
继美国本土的TechED 2005之后,微软今年内还会在中国各地陆续展开TechED的全球之旅。北京、上海、广州三个城市以及香港和台湾,都将先后举办当地的TechED 2005大会。不过中国的门票就便宜多了,价格大概在800元人民币左右,而据微软称平均在每个参会者身上的投入却在12000元左右,并且为了方便内地的参会者,Tech ED在北京、上海、广州三地举办,可谓用心良苦。
根据2001年一项针对全球22000家科技公司的第三方研究结果,微软“每收入1美元”,其合作伙伴平均可以“收入8美元”。正是不遗余力扶持合作伙伴的结果,让微软生态系统的外延不断向外扩散。
这也许可以解释,为什么不断面临威胁和挑战,但近年来微软作为行业巨头的地位却是越来越稳固。
事实上,昔日傲慢的微软已经变得更加谦逊和开放,具备了更多的合作精神。只要是在微软的平台上进行开发,就是微软的朋友。在这个基本原则下,微软正在结成一个最广泛的统一战线。
最好的例子是,像Sun这样的结怨了整整10年的死敌,也可以化敌为友,“一笑泯恩仇”。
“斯科特·麦克尼利现在是我最好的朋友!”在Tech ED大会上,鲍尔默调侃说。这引起台下的一阵哄堂大笑,“我们马上将会看到Sun和微软的合作关系是多么的好。”
接下来,在一个大型的Sun服务器上,鲍尔默向与会者演示了未来用户将如何使用微软的Microsoft Operations Manager(MOM)管理Sun硬件和Solaris操作系统。鲍尔默称,这一功能是通过微软和Sun共同开发的WS-Management实现的。这是微软与Sun在去年4月达成和解协议以来双方合作的成果之一。
去年,为了与Sun达成和解,微软向Sun支付了20亿美元以消解旧怨,并向外界宣布,两家公司今后将致力于Unix与Windows平台及开发工具(如Sun的Java语言及微软的.Net)之间的兼容性工作。总而言之,今后微软将与Sun全面加强技术共享的合作。
微软与Sun能走到一起实在是迫不得已,原因是开源软件Linux对两家都形成了巨大的市场威胁,成了它们共同的头号敌人。在新的形势下,需要双方都改变立场。
自从Linux诞生以来,微软就陷入了某种恐慌之中,但是他们一直没有太好的办法来阻止开源软件的发展。
微软开始采用“一分钱一分货”的理念来说服用户使用它的产品。在这次的Tech ED大会上,微软似乎增强了很大的信心。微软正在投入更多的资源来持续改进Windows产品的性能,微软自信在很多指标上都比Linux要优越得多。
因为开源软件可以免费下载,微软提醒用户注意比较“总体拥有成本(TCO)”,微软引用一家著名印度公司Wipro的最新研究报告显示,基于Windows平台的企业,往往运营效率更高,安全性也更有保障——对于桌面PC而言,Windows系统的成本要低13%;对于服务器来说,系统更新的费用要节省14%。过去的一年内,微软对Windows Server 2003进行了29次更新,其中,只有一次更新是针对“严重漏洞”。与之相比,Linux的情况则不那么让人乐观。红帽公司(Red Hat)的产品Red Hat 3发布的补丁数量高达174个,其中针对“严重漏洞”补丁是微软产品的14倍。
“还有一些方面,例如身份验证,它能够保护我们的客户不受假冒交易模式和其他秘密交易的损害。对比微软产品,业内其他产品都不能够提供这样的安全保证。”微软战略平台总经理马丁·泰勒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宣称。
在微软公司,马丁·泰勒的主要工作是考察公司产品与其他从事Linux开放源代码的企业之间的竞争优势和劣势。为此,马丁·泰勒专门从Linux阵营挖来了几个能手来管理实验室里的一些Linux服务器,每天考察它们的不同运行状况,并进行分析、比照。最近,微软又聘请了Gentoo Linux的创始人Daniel Robbins作为他们开放源码部分的教育培训负责人。微软已经把统战工作做到了对方的阵营里。
“我们的确在IT生态系统方面进行了投资,我们知道解决我们所面临的所有问题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单凭微软的产品是不够的。但我们确实认为自己在其中担负着其他人无法替代的责任,让人们有能力在那个平台基础上建立自己的体系,其中同时包括硬件和软件,还涉及到以此平台为基础的顾问、培训和开发服务等。”马丁说。
最近的一则消息说,在去年欧洲执委会裁定微软垄断罪名成立,并对微软处以6.42亿美元的罚款,微软决定上诉后,代表着全球1600多家中小型企业的微软授权伙伴国际联盟(IAMC)日前表态,支持微软对欧盟反垄断制裁的上诉,并愿意在法庭辩护中支持微软。因为“这关系到我们的生计问题。”这无疑是微软苦心经营的统一战线在发挥威力的一个最新的最好的体现。
有了这个广泛而牢固的统一战线,因“开源”浪潮冲击而短暂地不知所措的微软现在看上去已经完全恢复了信心。
面临不断的威胁和挑战,昔日傲慢的微软已经变得更加谦逊和开放,具备了更多的合作精神。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