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Access中国

Office中国论坛/Access中国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查看: 237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它] 用“标杆”衡量企业信息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2-11-26 16:2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编者按:
  本刊在10月29日刊出的《测评企业信息化》一文中,着重对《企业信息化基本指标构成方案(试行)》中的“基本指标计算方法”和“效益指标与评议指标”之间的相互关联内容做了报道。事后,读者反应强烈,纷纷来电来函,希望我们能对“方案”的一些相关内容,再做进一步报道。
  为此,本刊以“特别报道”形式,将采访信息产业部信息化推进司信息化基础处、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所了解到“方案”背后的一些情况,以及就“方案”涉及到的内容所听到的一些反映做一如实报道。
  同时,《企业信息化基本指标构成方案(试行)》作为《企业信息化测评指标体系方案》的组成部分之一,目前正处于试行阶段,难免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而我们推出这次“特别报道”的目的,也在于抛砖引玉。希望能唤起在不同行业的更多有识之士,为《企业信息化测评指标体系方案》的尽快完善,提出您的建议和观点。
  大家献技献策,企业方能受益。
  “企业要搞有效益的信息化。”这一句话听来,似乎是一句多此一举的“废话”。谁还不知道,企业搞信息化就是以提高企业效益为目的的呢!
  但是,让我们在现实中找一找,看一看,在上了信息化建设项目的企业中,又有多少企业真正去用效益指标或标准,来衡量本企业信息化水平高低的呢?又有多少企业能够拿出具体数据,来证明本企业信息化程度的呢?又有多少企业的信息化水平真正达到了国家对企业信息化要求水平的呢?……
  客观地说,经过多年的努力,尤其是在国家经贸委、信息产业部、科技部联合成立全国企业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共同发起“企业信息化工程”以来,全国企业信息化的建设步伐不断加快,不仅企业信息化进程普遍有了明显地提高,而且企业在信息化的认识上,也上升到了一个新高度:企业搞信息化势在必行。但是,为什么有些企业对信息化程度还是难以“量化”呢?企业在评判信息化对提高企业效益方面,难以找到一个标准的尺度?……不难想象,若能拥有一套对企业信息化水平和程度进行科学的测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不就能迎刃而解了吗?
  2002年10月9日,信息产业部拿出的我国第一个面向效益的信息化指标体系——《企业信息化基本指标构成方案(试行)》(简称“企标”——编者注)。无疑,为全面评估我国的各类企业的信息化发展和应用水平,提供了一个评估依据和标准。
  一直参与信息化指标体系建设的国家信息化评测中心副主任姜奇平明确地向记者表示,该体系的最大特征就是实现了两个第一:第一次将“建设有效益的信息化”要求以评价指标的形式落到实处;第一次提出了从效能角度全面评估企业信息化水平并提供解决方案的咨询。同时,他强调说:“两个第一,旨在引导企业信息化建立在有效益、务实、统筹规划的基础上。”
  “标杆”重在测效能
  投入越大,效果越好?
  如何评价一个的企业的信息化是好是坏?
  一般来说,许多被认为做得好的企业信息化,其投入也相当大。那么是否投入越大,效果就越好?
  为了制订一个科学、公正、客观的评价体系,1993年,我国就把《企业信息化测评指标体系》的研究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提出来,前期主要作为课题来进行研究,包括经贸委、中国社会科学院等都在研究。但真正纳入到政府职能范围是在信息产业部成立后。后来,《企业信息化评测指标体系》由经贸委直接研究,共搜集了各个部委、各省市、各地方,包括国外的研究成果共48套指标体系。
  据姜奇平介绍,综合比较筛选出来的48套指标体系,毫无例外地,所有的评测指标体系都是:投入越多,包括资金、人力等投入越多,最后的打分就越高。这就存在一个问题:是不是信息化投入越大,使劲越大,效果就一定越好呢?显然,如果按以上48套指标体系来评价,答案就是肯定的。
  但其实未必。现实中可能经常发生高投入、低产出的情况。实际上,目前一些企业也有这样的想法:为了推销产品,供应商把信息化说得天花乱坠,用“花钱越多,效果肯定越好”来骗企业,让企业倒足了胃口。因此,在这种现实情况下,如果用以上48套指标体系来衡量企业信息化,不仅与国家的“要建设有效益的信息化”要求相背离,也与企业利益相矛盾。
  那么,是否有一种新的评价思路存在呢?不是从“投入”角度来客观地评价企业信息化好坏?
  另一种思路的启发
  “企标”的最终制定受到了另一种思路的极大影响,即财政部的规范标准。据介绍,从1982年开始,财政部、经贸委、国家计委、人事部就一起颁布了《企业效绩评价方法》。虽然它看似与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关系不大,但是对于企业信息化效益的测评,却有着重要启发。
  据姜奇平介绍,财政部的这套《企业效绩评价方法》,也是一种指标体系,包括三个部分:一套基本指标,一套补充指标即效绩评价,及一套评议指标即定性评价。基本指标是客观的统计调查,不做好与坏的判断,主要给政府了解情况用。而补充指标就不一样,它是效绩评价,是对资本经济效益的评价,也就是资本投入后,评价一下资本的效果怎么样,而效果的评价用到了“标杆值”来对照,不是简单地按“多少”来评价。《企业效绩评价方法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订阅订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站长邮箱|小黑屋|手机版|Office中国/Access中国 ( 粤ICP备10043721号-1 )  

GMT+8, 2025-2-21 02:59 , Processed in 0.082755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