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fice中国论坛/Access中国论坛

标题: 国产ERP需要推倒重来? [打印本页]

作者: 西厢村上    时间: 2002-10-18 17:55
标题: 国产ERP需要推倒重来?



   当1990年代初美国的GartnerGroup定义ERP这样一个软件系统时,谁也没有想到它会在全球的企业中引起那么大的反响。近十年来,ERP这个概念在中国更是被拿来反复敲打。
  从最初对“舶来品”的概念不清,到现在本土软件厂商纷纷进入ERP战团,当下中国ERP市场的确进入了一个新的高潮。
  然而,包括软件厂商、咨询公司、产品、选型及实施过程中的一些基本问题依然不容回避,而这其中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本土软件公司的ERP产品究竟达到了什么样的水准?
  这些问题的答案在本报记者与一位资深ERP专家———普华永道管理咨询部首席顾问杨敬宇的访谈中可见一斑。

  

  “启蒙阶段”:混淆概念
《21世纪》:业内比较一致的说法是,中国以ERP为主线的企业应用软件市场经历了三个阶段,1993年到1996年为“启蒙阶段”;1998年到1999年为“发展与挫折阶段”;2001年开始到现在市场趋于“成熟阶段”,企业应用软件市场十分火爆。作为资深ERP咨询专家,你如何看待中国ERP启蒙阶段的主要特征?
  杨敬宇:从市场上来说,第一阶段主要的特征是客户容易把ERP与企业自行开发的管理信息系统(MIS、CIMIS等)相混淆。当时用户选型时对价格考虑比较多,也比较谨慎,那时候一个投资超过500万元的项目就是业内大单。
  从技术上来说,当时许多中低端的产品在市场上占主流地位。因此市场上类似SAP、ORACLE的案例较少,反而像SSA、JDE、QAD这类公司的产品比较流行。但是,这些公司的产品大都没有采取开放的体系结构,系统相互之间不兼容。SSA公司就是一个典型例子。由于AS/
  400操作系统难以和UNIX或WINDOWS系统完全兼容,导致SSA系统的开发升级费用巨大,客户的历史投资无法保护。1997年以后,SSA的系统在中国逐渐地开始衰落。其他公司产品因为类似的问题也逐渐退出了ERP的主流产品线。
  但是,这个阶段为以后ERP市场发展留下的宝贵财富:一些优秀的ERP咨询顾问开始培养出来,当时FOURTHSHIFT成立“四班”大学,SSA也聚积了当时国内最好的咨询顾问。现在SAP、ORACLE的核心人物大都从SSA和FOUTHSHIFT公司出来的。同时,市场上开始逐步认识到对企业信息化的投入与回报的关系——没有一定的资金、人力、时间投入等等,企业内部管理流程改进工作的难题将很难解决。

  BPR浮出水面
《21世纪》:在1998年到1999年这个阶段,市场上开始出现一些投资超过千万的大单,比如中国民航采购ORACLE公司的1700万美元的ERP合同;中化进出口公司采购SAP软件包和IBM全球咨询部近千万元咨询服务合同;和光电脑采购BAAN公司产品和艾森哲咨询服务1000万元的合同等等,但是,这些项目实施中都暴露出不少问题,你认为这个时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杨敬宇:当时的企业普遍将目光集中在ERP厂商上,技术上的挑选成为大家的关注重点,系统实施中的企业变革管理涉及得比较少。因此,实施与企业变革难度很大,尤其是国企低效率管理与ERP中的西方管理方法差距巨大,项目的实施风险问题和客户面临的改革痛苦被广泛关注。
  出现了许多失败案例,这个时候,市场开始意识到ERP的实施是一个管理革命项目,不是一个技术革新项目,业务流程重组(BPR)、ERP项目岗位定义、IT整体规划等概念被提出来了。管理咨询公司在ERP项目中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了。

  最终产品是一个管理方案
《21世纪》:那么,你认为现在ERP应用趋于成熟的标志性特点是什么?
  杨敬宇:前面积累的种种经验使市场达成共识,由于提供给客户的最终产品是一个管理解决方案,那么仅仅从软件和企业流程的角度去了解客户的需求肯定是片面的。要了解客户,特别是国内客户的需求,应该从企业整体业务战略、组织体系特点、考核控制体系、管理流程和整个人员素质上逐步分析。这一个阶段的特点是一个ERP项目往往有几个合同,有ERP软件包合同、硬件合同、ERP实施合同、IT战略合同,甚至有企业管理结构设计,考核制度设立和流程优化合同等,这应该是一个标志性的进步。

  国产ERP大多先天不足
《21世纪》:自1993年以来,ERP软件产品经历很大的变化,有的软件商已被市场淘汰出局,有的白手起家,有的又重新再来,那么你认为究竟如何衡量这些ERP产品?
  杨敬宇:ERP产品技术评价标准总的来说有两条:一是软件包采用IT技术的可扩展性。像SSA、JDE、QAD等中端产品就是在扩展性问题上犯了不兼容的错误,导致产品和市场的萎缩。SAP在R/3上也犯过错误,比如它坚持采用较为封闭的C/S系统架构,结果在1999年被ORACLE追上,这个劣势直到它推出了基于B/S结构的MySAP.COM才弥补回来。
  其次是判断ERP产品解决方案的强弱与否,要考察一下这个产品是否能够将客户灵活的组织管理方式和考核体系映射到系统中去。一个产品为了最大程度体现用户不同的管理意图,在软件体系设置和模块搭建上必须灵活多样。SAP和ORACLE就因为这一点而成为真正的管理软件。而目前国内的ERP软件大多先天不足,它们大多数脱胎于财务软件,要想挑战SAP这样的厂商,软件从体系结构设计上恐怕要推倒重来。这也是国产的“ERP”产品叫了五六年,还没有真正在市场
作者: zzcjp    时间: 2002-11-7 04:55
搞企业管理的不懂软件,搞软件的不懂企业管理,编ERP软件的人没有管过企业,用ERP的人不懂如何维护ERP。管钱的不管生产,管生产的不管钱。这是国情。因此,中国的ERP需要反省,不要跟在国外ERP公司后面起哄,要根据国情,编写适合的ERP.




欢迎光临 Office中国论坛/Access中国论坛 (http://www.office-cn.net/) Powered by Discuz! X3.3